本文深入探讨了油墨光泽的控制与检测方法,以及油墨固着速度的调控和检测技术。油墨光泽是印刷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,受墨膜流平性、反射能力、表面平整度及承印物光泽度等因素影响。
油墨光泽的控制
油墨光泽是指油墨印刷在承印物上形成墨膜后所呈现的光泽度。
墨膜的流平性——流平性好的油墨能够形成光滑、均匀的墨膜,从而提高光泽度。
墨膜对光线的反射能力——墨膜表面越平整,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强,光泽度越高。
墨膜表面的平整度——墨膜表面越光滑,光泽度越高。
承印物的光泽度——承印物本身的光泽度也会影响油墨的光泽表现。
提高油墨光泽的方法
增加墨膜厚度——通过控制印刷压力和油墨量,使更多油墨留在承印物表面,形成较厚的墨膜。
优化油墨配方
选择渗透性低、流平性好的树脂。
使用粒径细小的颜料和填充料。
添加适量的流平剂,改善油墨的流平性能。
选择合适的光泽油墨——像UV油墨在固化时,几乎所有的溶剂(活性单体)都参与成膜,因此光泽度较高。
油墨光泽的检测
油墨光泽的检测通常采用光电光泽计,通过测量试样与标准面的反射光量度比值来评估油墨的光泽度。
胶印、铅印油墨光泽的测定(QB578-83)
检验原理:使用DFH-80型光电光泽计,在特定光源照射下,测量试样与标准面的反射光量度比值。
检验步骤
1. 制作油墨印样:通过印刷适性仪或小型手摇打样机制作印样。
2. 预热仪器:打开电源,预热10分钟。
3. 调零和校准:将测量头置于标准板上,调整仪器至指针指向标准值。
4. 测量印样:在印样上选择三点测量,取平均值作为油墨的光泽度。
注意事项
使用相同的标准纸张,避免数据偏差。
印样需干燥24小时后再测量。
测量头灯泡位置不可随意更改,更换灯泡需按说明书操作。
凹版塑料油墨的光泽检验(GB/T13217.2-91)
检验原理:使用光电光泽计测量试样与标准面的反射光量度比值。
仪器与材料
低密度聚乙烯薄膜、黑色底纸、擦洗溶剂(乙醇或汽油)。
KGZ-1型镜面光泽度仪(60°角)、玻璃棒、丝棒等。
检验步骤
1. 制作印样:将油墨刮涂在低密度聚乙烯膜上,放置2小时后测量。
2. 测量光泽度:将光泽计测头放在印样上,读取数据。
3. 计算平均值:在印样上选择上、中、下三点测量,取平均值作为光泽度。
油墨固着速度的控制与检测
油墨固着速度是指油墨在承印物上初期干燥的时间,直接影响印刷效率和质量。以下是控制与检测油墨固着速度的方法:
油墨固着速度的控制
影响因素
UV油墨——与预聚体(单体)的活性、光引发剂性能及UV光强度有关。
胶印油墨——与树脂软化点、溶剂释放性、植物油的干性、干燥剂类型与用量、承印物渗透性有关。
溶剂型凹印油墨——与溶剂的挥发性和树脂的溶剂释放性有关。
控制方法
选择高软化点的松香改性酚醛树脂。
使用干性植物油(如桐油、亚麻油)。
增加高沸点油墨油的用量。
添加适量的干燥剂。
油墨固着速度的检测(QB570-83)
检验原理:通过测量油墨在纸张上的初期干燥时间(可套印第二色的干燥程度)来评估固着速度。
工具及材料
印刷适性仪、调墨刀、胶水、裁纸刀、铜版纸等。
检验方法
1. 制作印样:使用印刷适性仪或手摇打样机制作油墨印样。
2. 测量干燥时间:记录油墨达到可套印第二色的干燥程度所需时间。
总结
油墨光泽和固着速度是印刷行业中的两个关键质量指标。油墨光泽受墨膜流平性、反射能力、表面平整度和承印物光泽度等因素影响,可通过增加墨膜厚度、优化油墨配方(如选择低渗透性树脂、细小粒径颜料、添加流平剂)以及选择UV油墨等方式提升。检测时依据GB/T 13217.2-2024标准,使用光电光泽计在稳定环境条件下测量印样的反射光量比值,并取多点平均值以确保准确性。油墨固着速度则与UV油墨的光引发剂性能、胶印油墨的干燥剂用量和溶剂型油墨的挥发性有关,可通过选择高软化点树脂、使用干性植物油、增加高沸点油墨油用量和添加干燥剂等方式控制。检测固着速度时,按照QB570-83标准,通过印刷适性仪制样并测量油墨的初期干燥时间。在实际生产中,严格控制这两个指标对于提高印刷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,需注意仪器校准、印样制备及环境条件等因素,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