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详细描述了在测试水样中的氰化物浓度前的预判和操作步骤。在进行氰化物浓度测量之前,必须对水样进行预蒸馏处理,根据预蒸馏方式的不同可测总氰化物和易释放氰化物。根据预估的氰化物浓度范围,选择相应的操作步骤,确保准确性。如果预判值在0-0.5mg/L范围内,选择低量程操作步骤;若在0.5-1mg/L范围内,选择高量程操作步骤。若预判值超过1mg/L,需先将水样稀释至适合的范围,再进行测试,结果需乘以稀释倍数。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颜色变化指示浓度,避免交叉污染,并使用清洁的蒸馏设备。
浓度预判:测试水样前,首先对水样的氰化物值进行预判,选择对应量程范围的操作步骤,例:预判氰化物浓度值为 0-0.5mg/L,需要选择 0-0.5mg/L 量程的操作步骤;预判氰化物浓度值为 0.5-1mg/L,则选择 0.5-1mg/L 量程的操作步骤。
注意事项:氰化物测量前,水样必须进行预蒸馏!根据预蒸馏方式的不同可测总氰化物和易释放氰化物。样品的预处理 (参照 HJ484-2009)
总氰化物:在 pH<2 介质中,磷酸和 EDTA 存在下,加热蒸馏,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,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(多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氰化物,铵的氰化物)和绝大部分络合氰化物(锌氰络合物,铁氰络合物,镍氰络合物,铜氰络合物等),不包括钴氰络合物。
易释放氰化物:在 pH=4 介质中,硝酸锌存在下,加热蒸馏,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,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(多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氰化物)和锌氰络合物,不包括铁氰化物、亚铁氰化物、镍氰络合物、铜氰络合物、钴氰络合物。
1. 参照图示连接蒸馏装置,用量筒量取 200ml 样品,移入蒸馏瓶中(若氰化物浓度高可少取样品,加蒸馏水稀释至 200ml),加数粒玻璃珠放置暴沸。
2. 往接收瓶内加入 10ml 氢氧化钠溶液(10g/L),作为吸收液。当样品中存在亚硫酸钠和碳酸钠时,可用 40g/L 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吸收液。
3. 馏出液导管上端接冷凝管出口,下端插入吸收液中,检查连接部位,使其严密。蒸馏时馏出液导管要插入吸收液液面以下,使其完全吸收。
(注:氰化氢气体对人体有危害,馏过程必须时刻注意连接处是否有漏气现象,并且馏出液导管必须在吸收液液面以下)。
a、总氰化物样品的制备
将 10ml EDTA-2Na 溶液(100g/L:称取 10g 溶于 100ml 蒸馏水),加入蒸馏烧瓶内,在迅速加入 10ml 浓磷酸,当样品碱度大时,可适量多加磷酸,使其 pH<2,立即盖好瓶塞,打开冷凝水打开可调电炉,由抵挡逐渐升高,馏出液
以 2~4ml/min 速度进行加热蒸馏。
b、易释放氰化物样品的制备
将 10ml 硝酸锌溶液(100g/L:称取 10g 溶于 100ml 蒸馏水)加入蒸馏烧瓶内,加入 7~8 滴甲基橙指示剂(0.5g/L:称取 0.05g 溶于 100ml,变色范围 3.2~4.4),再迅速加入酒石酸(150g/L:称取 15g 溶于水中并稀释至 100ml)溶液,立即盖好瓶塞,使瓶内溶液保持红色。打开冷凝水,打开可调电炉,由低逐渐升高,馏出液以2~4ml/min 速度进行加热蒸馏。注:蒸馏时应使用 600-800W 可调电炉,不能使用电热套。
c、样品的收集
接收瓶内体积在 70-100ml 内时,即可停止蒸馏,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馏出液导管,取出接收瓶,用蒸馏水稀释至 200ml标线,待测。
1、当预判值为 0 - 0.5mg/L 范围时
如有氰化物,水样显示紫蓝色,颜色越深水样的浓度值越高。分析程序:氰化物 L;注意超量程提示!
2、当预判值为 0.5-1mg/L 范围时
如有氰化物,水样显示紫蓝色,颜色越深水样的浓度值越高。分析程序:氰化物 H;注意超量程提示!
3、当预判值超出 1mgL /L 时
需将水样稀释到上述 1-2 节对应的浓度值,然后再根据对应范围进行操作,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即可。
4、上机测试步骤